75 min

Kubernetes 完整指南(三):進階功能與生產環境實踐

🎯 前言 經過前兩篇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 Kubernetes 的基礎概念與核心資源操作。本文將深入探討進階功能與生產環境實踐,幫助你構建企業級的容器平台。 本文重點: 自動擴展(HPA/VPA/CA) RBAC 權限管理 Network Policy 網路策略 Helm 套件管理 監控與告警系統 日誌收集方案 CI/CD 整合 生產環境最佳實踐 ⚡ 自動擴展機制 擴展類型對照 graph TB A[Kubernetes 自動擴展] --> B[HPA<br/>水平 Pod 擴展] A --> C[VPA<br/>垂直 Pod 擴展] A --> D[CA<br/>叢集自動擴展] B --> B1[根據 CPU/記憶體<br/>自動調整 Pod 數量] C --> C1[根據資源使用<br/>調整 Pod 資源限制] D --> D1[根據負載<br/>自動增減節點] style A fill:#326ce5 style B fill:#4ecdc4 style C fill:#feca57 style D fill:#ff6b6b HPA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 基於 CPU 的 HPA:

Kubernetes K8S HPA
70 min

Kubernetes 完整指南(二):核心資源與 kubectl 實戰操作

🎯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 Kubernetes 的基礎概念與架構。本文將深入探討核心資源對象的實務操作,透過大量範例與表格說明,幫助你全面掌握 K8s 的日常操作。 本文重點: kubectl 指令完全指南 Pod 深度解析與操作 Workload 資源管理 Service 與網路配置 Ingress 路由管理 儲存資源操作 配置管理實戰 🔧 kubectl 指令完全指南 kubectl 指令結構 1kubectl [command] [TYPE] [NAME] [flags] 範例: 1kubectl get pods nginx-pod -o yaml 2# ↑ ↑ ↑ ↑ 3# 指令 類型 名稱 選項 基本指令分類 graph TB A[kubectl 指令] --> B[基礎操作] A --> C[部署管理] A --> D[除錯診斷] A --> E[叢集管理] A --> F[設定管理] B --> B1[get, describe<br/>logs, exec] C --> C1[create, apply<br/>delete, scale] D --> D1[logs, exec<br/>port-forward, top] E --> E1[cluster-info<br/>api-resources<br/>api-versions] F --> F1[config<br/>auth] style A fill:#326ce5 style B fill:#4ecdc4 style C fill:#feca57 style D fill:#ff6b6b style E fill:#a8e6cf style F fill:#ffb3ba kubectl 常用指令速查表 基礎操作指令 指令 用途 範例 get 列出資源 kubectl get pods describe 查看詳細資訊 kubectl describe pod nginx create 創建資源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nginx --image=nginx apply 應用配置 kubectl apply -f deployment.

Kubernetes K8S kubectl
60 min

Kubernetes 完整指南(一):基礎概念與架構詳解

🎯 前言 Kubernetes(常簡稱為 K8s)是目前最流行的容器編排平台,已成為雲原生應用的事實標準。本系列文章將全面介紹 Kubernetes 的核心概念、實務操作與生產部署。 本系列文章規劃: 第一篇(本文):Kubernetes 基礎概念與架構 第二篇:核心資源與實務操作 第三篇:進階功能與生產實踐 📚 什麼是 Kubernetes? 核心定義 Kubernetes 是一個開源的容器編排平台,用於自動化部署、擴展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它最初由 Google 設計,現在由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維護。 graph TB A[Kubernetes] --> B[容器編排] A --> C[自動化部署] A --> D[服務發現] A --> E[負載均衡] A --> F[自動擴展] A --> G[自我修復] B --> B1[管理數千個容器] C --> C1[滾動更新<br/>零停機部署] D --> D1[DNS 與服務註冊] E --> E1[流量分發<br/>健康檢查] F --> F1[水平/垂直擴展<br/>自動調度] G --> G1[故障恢復<br/>重啟容器] style A fill:#326ce5 style B fill:#4ecdc4 style C fill:#feca57 style D fill:#ff6b6b style E fill:#a8e6cf style F fill:#ffb3ba style G fill:#bae1ff Kubernetes 解決的問題 挑戰 傳統方式 Kubernetes 解決方案 容器管理 手動管理每個容器 聲明式配置,自動管理 服務發現 硬編碼 IP 位址 內建 DNS 與服務發現 負載均衡 外部負載均衡器 內建 Service 負載均衡 擴展性 手動添加實例 自動水平擴展(HPA) 故障恢復 人工介入 自我修復,自動重啟 更新部署 停機維護 滾動更新,零停機 資源利用 低效分配 智慧調度,資源優化 配置管理 散落各處 統一的 ConfigMap/Secret 🔄 為什麼需要 Kubernetes? 容器化的演進 graph LR A[單體應用<br/>Monolithic] --> B[容器化應用<br/>Containerized] B --> C[容器編排<br/>Orchestrated] C --> D[雲原生<br/>Cloud Native] A1[難以擴展<br/>部署緩慢] --> A B1[可移植<br/>環境一致] --> B C1[自動化<br/>高可用] --> C D1[微服務<br/>彈性伸縮] --> D style A fill:#ff6b6b style B fill:#feca57 style C fill:#4ecdc4 style D fill:#a8e6cf Docker vs Kubernetes graph TB subgraph "Docker 生態" D1[Docker Engine] D2[容器運行] D3[映像管理] D4[Docker Compose<br/>單機編排] end subgraph "Kubernetes 生態" K1[容器編排] K2[叢集管理] K3[服務發現] K4[負載均衡] K5[自動擴展] K6[自我修復] K7[配置管理] K8[儲存編排] end D1 -.

Kubernetes K8S 容器編排
70 min

Docker 完整指南(三):進階應用與生產實踐

🎯 前言 經過前兩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 Docker 的基礎概念與指令操作。本文將深入探討 Docker 的進階應用,涵蓋從開發到生產環境的完整實踐。 本文重點: Dockerfile 最佳實踐與優化 多階段建立(Multi-stage Build) Docker Compose 完整應用 網路進階配置 安全性強化 效能調優 生產環境部署策略 📝 Dockerfile 深度解析 Dockerfile 指令完整對照表 指令 作用 層級影響 範例 FROM 指定基礎映像 是 FROM node:18-alpine LABEL 添加元資料 否 LABEL version="1.0" RUN 執行指令 是 RUN npm install CMD 容器啟動指令 否 CMD ["npm", "start"] ENTRYPOINT 容器進入點 否 ENTRYPOINT ["python"] COPY 複製檔案 是 COPY app.py /app/ ADD 複製並解壓 是 ADD archive.tar.gz /app/ ENV 設定環境變數 否 ENV NODE_ENV=production ARG 建立時變數 否 ARG VERSION=1.

Docker Dockerfile Docker Compose
60 min

Docker 完整指南(二):指令大全與實務操作

🎯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 Docker 的基礎概念與架構。本文將深入探討 Docker 指令的實務應用,從基礎操作到進階技巧,幫助你全面掌握 Docker CLI 的使用。 本文重點: Docker 指令體系與結構 容器生命週期管理 映像操作與管理 網路與儲存配置 實用技巧與最佳實踐 📋 Docker 指令體系 Docker CLI 結構 graph TB CLI[Docker CLI] --> MGMT[管理指令<br/>Management Commands] CLI --> LEGACY[傳統指令<br/>Legacy Commands] MGMT --> CONTAINER[docker container] MGMT --> IMAGE[docker image] MGMT --> NETWORK[docker network] MGMT --> VOLUME[docker volume] MGMT --> SYSTEM[docker system] LEGACY --> RUN[docker run] LEGACY --> PS[docker ps] LEGACY --> BUILD[docker build] LEGACY --> PULL[docker pull] style MGMT fill:#4ecdc4 style LEGACY fill:#feca57 指令格式對照 傳統指令 新版管理指令 說明 docker ps docker container ls 列出容器 docker images docker image ls 列出映像 docker rm docker container rm 刪除容器 docker rmi docker image rm 刪除映像 docker inspect docker container inspect 查看容器詳情 建議: 新專案使用管理指令格式,更清晰且易於理解。

Docker 容器化 Docker CLI
50 min

Docker 完整指南(一):基礎概念與入門教學

🎯 前言 Docker 是當今最流行的容器化技術,徹底改變了應用程式的開發、部署和運行方式。本系列文章將從基礎到進階,完整介紹 Docker 的各個面向。 本系列文章規劃: 第一篇(本文):Docker 基礎概念與入門 第二篇:Docker 指令與實務操作 第三篇:Docker 進階應用與最佳實踐 📚 什麼是 Docker? Docker 是一個開源的容器化平台,讓開發者可以將應用程式及其所有依賴項打包成一個標準化的單元(容器),然後在任何環境中一致地運行。 核心價值 graph TB A[Docker 核心價值] --> B[環境一致性] A --> C[快速部署] A --> D[資源效率] A --> E[易於擴展] B --> B1[開發環境 = 測試環境 = 生產環境] C --> C1[秒級啟動<br/>快速回滾] D --> D1[共享 OS 核心<br/>輕量級] E --> E1[水平擴展<br/>微服務架構] style A fill:#4ecdc4 style B fill:#a8e6cf style C fill:#ffd3b6 style D fill:#ffaaa5 style E fill:#ff8b94 Docker 解決的問題 傳統問題 Docker 解決方案 環境不一致 容器包含完整運行環境,確保一致性 依賴衝突 每個容器獨立運行,互不干擾 部署複雜 一鍵部署,快速回滾 資源浪費 共享 OS 核心,輕量級虛擬化 擴展困難 容器化應用易於水平擴展 配置管理 Infrastructure as Code,版本控制 🔄 虛擬化技術演進 傳統部署 vs 虛擬機 vs 容器 graph LR subgraph "傳統部署" A1[應用 A] A2[應用 B] A3[應用 C] OS1[作業系統] HW1[硬體] A1 --> OS1 A2 --> OS1 A3 --> OS1 OS1 --> HW1 end subgraph "虛擬機部署" B1[應用 A] B2[應用 B] B3[應用 C] G1[Guest OS] G2[Guest OS] G3[Guest OS] HV[Hypervisor] OS2[Host OS] HW2[硬體] B1 --> G1 B2 --> G2 B3 --> G3 G1 --> HV G2 --> HV G3 --> HV HV --> OS2 OS2 --> HW2 end subgraph "容器部署" C1[應用 A] C2[應用 B] C3[應用 C] DE[Docker Engine] OS3[Host OS] HW3[硬體] C1 --> DE C2 --> DE C3 --> DE DE --> OS3 OS3 --> HW3 end 詳細比較表 特性 傳統部署 虛擬機(VM) Docker 容器 啟動速度 分鐘級 分鐘級 秒級 資源佔用 高 高(需要完整 OS) 低(共享核心) 效能損耗 無 5-20% <5% 隔離性 低 高 中-高 可移植性 差 中 優秀 映像大小 N/A GB 級 MB 級 管理複雜度 低 高 中 密度 低 低(10-100/主機) 高(100-1000/主機) 作業系統 受限於主機 可以不同 共享主機核心 虛擬機 vs Docker 詳細對比 graph TB subgraph "虛擬機架構" VM1[應用程式 + 函式庫<br/>約 5-10 GB] VM2[Guest OS<br/>約 10-20 GB] VM3[Hypervisor<br/>約 1-2 GB] VM4[Host OS] VM5[實體硬體] VM1 --> VM2 VM2 --> VM3 VM3 --> VM4 VM4 --> VM5 end subgraph "Docker 架構" DC1[應用程式 + 函式庫<br/>約 100-500 MB] DC2[Docker Engine] DC3[Host OS] DC4[實體硬體] DC1 --> DC2 DC2 --> DC3 DC3 --> DC4 end style VM1 fill:#ff6b6b style VM2 fill:#ff8787 style DC1 fill:#4ecdc4 style DC2 fill:#45b7d1 關鍵差異說明:

Docker 容器化 虛擬化
45 min

Docker Mount Complete Guide: Volumes, Bind Mounts, and tmpfs Comparison

Introduction When working with Docker containers, understanding how to properly manage data persistence is crucial. Docker provides three main approaches for mounting data into containers: Volumes, Bind Mounts, and tmpfs mounts. Ea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use cases, and trade-offs. This comprehensive guide explores all Docker mount types, their differences, practical examples, and best practices to help you choose the right approach for your specific needs. What is Mounting in Docker? Mounting in Docker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making host filesystem directories or Docker-managed storage available inside containers.

Docker Containers Docker Volumes